重視安全環保節能,建立有效溝通機制,提升山東化肥行業影響力
來源: 時間:2016-03-08
山東省化肥工業協會會長張金成
(二〇一六年一月二十日)
各位來賓、各位代表:
上午好。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山東化肥協會六屆二次理事會,主要任務是:分析化肥工業形式,研討在產能過剩的市場環境下,如何將我省的化肥企業“轉方式、調結構”工作推進到新水平,加快完成以提升安全生產條件、治理環境污染和節能降耗為主要內容的化肥產業升級,實現“十三五”我省化肥行業的良好開局。
首先感謝楊總和謝秘書長的辛勤付出,全年協會在楊總和秘書長的領導下,積極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完成了協會換屆,參加了各種行業交流會議,組織召開了專家委員會會議,不斷嘗試新的信息化工具,開通了微信群和協會網站(sdhfxh\sdhfgyxh),開展了“山東化肥行業對標助推轉型升級活動”,編制了《山東省化肥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完成了社會組織現場評估等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在省內社團組織中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經省民政廳批準,在第一屆山東社會組織總會成立大會上,我們協會憑借多年來在行業內的豐富積累和影響力優勢,當選為山東社會組織總會的副會長單位。
接下來楊總給大家做《山東化肥工業形勢及“十三五”轉型發展任務》的主旨報告,秘書長做《2015年度協會理事會工作報告》,大家要認真研究和領會,尤其是楊總的主旨報告中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理念以及新的看法,對我們把握全局、做好工作具有很強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目前國內化肥產業發展極不均衡,西部區域企業憑借優厚的資源、政策優勢及近幾年新建設的較為先進的生產裝置,逐漸占據了市場的領導地位,而我省和周邊省份作為傳統的化肥生產區域,受原料供應價格、裝置陳舊、技術工藝落后等不利因素的限制,再加上西部低價產品的強烈沖擊,生存狀況受到威脅。
但是我們省內的企業逆勢而上,未雨綢繆,提前布局,大力發展化肥、化工產業。華魯恒升、金正大、山東聯盟、山東瑞星、魯西集團等企業陸續建成了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化工園區;各企業大力發展煤基合成氣多聯產,實施合成氣深加工,并逐步拓展產業鏈,改善產品結構,增強企業競爭力;華魯恒升、山東聯盟、山東瑞星等企業每年都有新的化工項目投入,華魯恒升60萬噸/年硝酸項目一期生產線成功達產,聯盟化工在煤化工基礎上發展了石油化工和生物化工形成了三大產業板塊;山東瑞星建設了40萬噸合成氨粉煤氣化項目及80萬噸尿素節能改造項目;郯城陽煤恒通建設了3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和30萬噸/年聚氯乙烯項目;魯西集團的“退城進園”一體化項目,新上4#氣化爐投運,目前投煤量已達1800t/d;金正大、史丹利不斷開發新型肥料,金正大20萬噸/年水溶肥項目2015年順利達產,史丹利2015年開工建設60萬噸/年新型生物、緩控釋復合肥項目。綜合協會的統計,2015年省內的企業無論是產量、能耗、盈利均比上年有較大提升,各企業大顯神通,自我加壓,為全國化肥企業帶了個好頭,繼續發揮了領頭羊作用。
去年12月初,氮肥協會顧宗勤理事長來我省進行調研時指出:山東作為全國化肥生產重點省份,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在當前經濟下行、市場下滑的嚴峻形勢下,山東的優秀化肥企業依然保持了積極的發展態勢,搶抓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調整迅速,尤其在節能降耗、創新驅動、原料結構調整等方面各顯神通,各盡其能,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發揮引領作用,為化肥行業做出了表率。
但是我們當前依然面臨著幾大突出問題,行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也進一步凸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發展方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必須從發展理念、技術創新、資源節約、質量標準、安全環保、溝通協調等方面實現全方位變革,走出一條適合化肥行業、適合山東區域發展的新型路子,推動化肥行業發展向產業價值鏈高端的提升,實現化肥大省向化肥強省的新跨越。
一是產能過剩問題。近年來,化肥產能快速增長的勢頭有所緩解,化解產能過剩取得初步成效,但傳統產業產能擴張趨勢和普通過剩的情況尚未根本化解。2015年,中國化肥在零增長的背景下,產能過剩問題再次積聚爆發,1-9月份化肥(折純)總產量達到5700萬噸,同比增長8%;尿素總產量2570萬噸,同比增長8%;磷肥總產量1500萬噸,同比增長13.7%;鉀肥產量434萬噸,同比增長4%。
近年來西部原料優勢地區尿素新上裝置陸續投產,截至2015年底,全國尿素總產能約為8750萬噸。就尿素本身而言從初期的高額利潤,到后期的扎堆上馬,也構成了尿素行業更為激烈的成本競爭。進入2016年,尿素國內市場弱勢占據主導。據悉當前已有企業出廠價格跌至1250-1280元/噸,盡管各企業采取了種種措施,但下游仍以觀望為主,加上國際行情需求萎縮,產品價格持續下滑,已經創出新低。
目前國內有生產許可證的復肥企業近3400多家,產能約2億噸,山東省內約650家,總產能約2000萬噸。山東省和全國市場的運行相吻合,由市場運行平穩,到遭遇市場低迷。
過剩產能不但浪費大量資源,放大了市場風險,同時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這種境況下,扶持產業的政策卻在一個個退出,除了淡儲政策還在執行之外,此前的電價、運價、增值稅等優惠政策幾乎統統取消,而另一頭產能過剩的矛盾卻日益突出。2014年中國化肥總量自給率達到112%,除鉀肥外,氮肥和磷肥均過剩突出。其中,氮肥2014年自給率達123%,磷肥2014年自給率126%。而從全球看,未來5年過剩的矛盾還將日益突出,有關部門預計2015-2019年全球化肥消費增長率8.7%,而產能將增長16%,過剩高達3300萬噸。當前出口形勢已經處于被動地步,走量不走價,過大港存量制約出口談判,這對于一貫依賴國際市場化解過剩壓力的中國化肥企業而言無疑于“壓力山大”。
化肥行業需要走的路還很長,還將經受一次次大的洗牌,未來要么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要么產能進一步過剩,企業間死拼,而產能過剩也意味著價格一定時期內上漲概率不大。
二是創新能力不足問題。企業競爭力不強、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精準施肥做不到位,安全環保問題突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幾大影響要素。所有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創新能力不強,國家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創新放在首位。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產業技術升級,關鍵還要依靠創新戰略驅動。目前,化肥行業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創新體系尚未完全建立,雖然進行了創新研究和培育,但是創新成果轉化率不高,與國外化肥大公司相比,大部分企業還集中在傳統的產品上,無論是技術上、設備上、還是經營理念上,一直沒有較大的創新突破,顯現出發展后勁動力不足的劣勢。
三是安全環保欠賬較大問題。國內化肥行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差距大、技術裝備復雜、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盡管許多企業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安全環保節能管理體系,技術裝備較為先進,有的甚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還有許多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安全意識不到位,安全環保管理水平比較低,存在較大的安全環保隱患。有的企業安全環保意識淡薄、管理不到位、責任不落實、污染不治理、隱患不排查,有的企業甚至為利益驅動違規生產、存儲、違規排放,給社會造成重大損失,產生惡劣影響。
四是企業間溝通存在障礙問題。在當前社交媒體、信息化工具先進的前提下,省內企業間的溝通卻并不多,尤其是遇到困難和問題時,企業間的有效溝通更少。我們沒有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和機制,大家各自為戰,倉促應對,往往不能抓住最有利的時機,被市場、政策等因素牽著鼻子走,被動接受,處于弱勢地位。如何摒棄小利益,考慮大戰略,發揮大智慧,跳出局限、跳出行業,站在更高的層面考慮溝通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形成合力,實現真正的無縫對接和協同發展,提高整個山東化肥行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是我們下一步需要探討的問題。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在當前經濟形勢日趨弱化的狀態下,對化肥行業的考驗更加嚴峻,為了山東化肥未來更好更強的發展,建議大家重點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行業內、企業內建立創新機制,制定創新管理辦法,營造創新氛圍,提倡全面創新、全員創新,提倡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同步協調,形成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圍繞制約安全環保節能的關鍵技術開展攻關,集中力量開發一批能源節約技術,污染物零排放技術、廢物綜合利用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等,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技術和綠色環保材料,重點針對長期困擾行業的環保難題,突破化工、化肥等行業的高難度廢水、廢氣處理等技術難題,提供高效節能、清潔環保的關鍵技術裝備和服務,實施提升能效、清潔生產資源技術利用等技術改造,有效解決行業節能減排和污染治理的重點與難點,形成推動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
二、強化安全
認真學習貫徹《安全法》,建立健全監督管理體系,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標準,增強主體安全責任意識,把安全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首要任務,讓安全環保節能成為行業的自覺行為。對任何觸碰安全紅線的行為零容忍,強化責任落實,抓基礎管理,抓過程管控,抓跟蹤落實和現場驗證。不斷增加安全投入,通過強化本質安全,注重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的管控等有效手段,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建立科學合理的重大風險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置體系。
三、注重環保
正確認識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全行業要充分認識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企業環保發展理念,積極發展循環經濟,進一步強化清潔生產,努力走出一條以創新驅動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綠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本質安全型的新路子,推進山東化肥由大向強跨越。
四、推進節能
深入貫徹實施《節約能源法》,節能降耗是企業生產經營永恒的主題,也是企業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的重要途徑。要持續推進節能降耗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不斷改進和完善能源管理體系,建立節能管理機構,健全能源定額考核制度;新上項目前,注重同步進行節能降耗規劃,優選節能工藝技術和設備;強化設備基礎管理,提高設備運轉效率,對高耗能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優化工藝運行管理,杜絕跑、冒、滴、漏;強化全員節能降耗的意識,積極鼓勵小改小革和技術創新,將節能降耗的目標始終貫穿到生產經營和建設發展中。
五、積極應對產能過剩
供給側改革的思路就是有效的應對和改善產能過剩的局面,最終是“剩者為王”,這個剩的含義很深,只有規模大、成本低、競爭力強、產品科技含量高的優勢企業最終能活下來。化肥、化工企業在當前安全、環保的高壓形勢下,原來那種大干快上、擴大產能、資金拉動的方式很可能在今年遇阻,新建、再建項目估計很難得到批復。
我們要重新定位市場走向,轉變發展理念,加快建立循環型生產體系,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原則,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抬高行業準入門檻,主動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條件差、技術水平低、生產方式與生產工藝落后的企業,形成落后產能退出的常態機制。深入研究國家政策,滿足國家產業發展要求,在提高產品附加值、研發新型適用新產品上下功夫,積極引進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努力實現由原來的生產制造向“制造+服務”轉型,從銷售產品向“銷售服務”轉型,從傳統營銷模式向“互聯網和電子商務”轉型,從擴大向“擴優”轉型,以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為關注焦點,貫徹實施全新的安全綠色循環發展理念,有效化解產能過剩帶來的不利影響,不斷保持山東化肥的引領性和先進性。
六、加強企業間的信息溝通
創建“開放、共享、合力、共贏”的信息溝通理念,建立有效溝通的機制,理順暢通、有效、即時的溝通渠道,既能相互協調,又能相互促進,既能抵御風險,又能體現多贏,關鍵是還能增進友誼,加強合作,真正實現“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區內協同,行業領先”。
充分挖掘山東化肥協會網站平臺的應用價值,使之不但作為宣傳協會和企業的平臺,更要作為我們互通信息的有效工具,發揮綜合功能,實施企業新聞的發布、統計信息的匯總、產品上線的推廣、最新資訊的交流、相關問題的互動等。并可授予理事會單位之間一定的權限,既能借鑒同行業好的做法,又能保障區域發展的總體優勢。利用好微信媒介的文字、音頻、視頻、圖片等多種功能,進行時效性信息的傳播傳遞,搭建一個小型、實時的多媒體傳播平臺,提高參與熱情,促進信息的傳遞。繼續堅持以定期簡報和《山東化肥信息》月刊的形式進行有效信息的溝通,保障同行業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的透明公開。
溝通無定式,遇有特殊變化時隨時溝通,共同商議應對解決,發揮我們的區域性優勢,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同行競爭與合作,針對產品、企業、行業、問題,綜合把脈診斷,抱團取暖,理清最佳思路,找到最佳解決方式,確保區域發展的合理性與前瞻性,對共同研究提出的建設性觀點和建議,必要時向國家有關部門進行呼吁,提升山東化肥的行業影響力。
2016年,國際國內形勢更加復雜,“知其事而不度其時則敗。”準確判斷國際國內形勢,促進行業間互通有無,積極應對困難和壓力,抓住形勢變化所帶來的戰略機遇,科學謀劃,推進發展,是我們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關鍵。在“十三五”期間,按照協會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原則要求,立足化肥,走出化肥,既要全面把握戰略機遇期中“變”與“不變”的辯證法,看到機遇所在,認清大勢,從容應對,又要看到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復雜多變性,還要看到當前及未來時期的深刻變化,才能利用好機遇、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實現高質、高效、持續的發展。2016年協會將會積極開展工作,讓山東化肥協會為化肥企業助力,成為山東化肥乃至全國化肥的好幫手、好平臺,更多更好地服務企業,為化肥行業的發展繼續做出更大的貢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