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愛運動 體育服務創業成“新藍海”
來源: 時間:2016-03-25
剛剛過去的一個月,國內共有18個體育創業項目公開了它們不同量級的融資,多者甚至拿到了上億元,其中13個拿到融資的項目屬于過去資本不那么看好的體育服務業。隨著《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出爐,中國體育產業越來越熱,資本也開始逐鹿這片尚未深度開發的“藍海”。
資本瞄上新熱點13個體育服務創業項目獲融資
體育產業結構升級從運動鞋服挑大梁轉向體育服務驅動
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當前中國體育產業的結構還不合理,在體育產業中屬于衍生產業的體育用品占比約為80%,而作為主體產業的體育服務業占比不到20%。而在相對成熟的美國市場,體育服務業是整個體育產業中起支撐作用的主體產業,其中健身娛樂和競技體育業分別占到了32%和25%,體育用品則占30%。
2008年,中國運動鞋服銷售規模為1039億元,到2014年,規模增長到1420億元。近幾年來,運動鞋服行業規模增長較慢,而且年增長率一路走低,從2008年的31.5%,到2013年跌入低谷,增長率為-3.3%。直到2014年之后,這個增長率才恢復到5.4%。這也意味著,過去由體育用品支撐起體育產業的結構必將發生改變,未來運動鞋服行業對于體育行業的驅動力勢必減弱。
“體育用品及衍生產品的產出高達70%以上,這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必然階段。它與一個國家的居民體育消費結構和消費能力有關,也與國家產業結構相一致。體育服務業在國民經濟產業結構中占比逐步提高有一個過程。”上海體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曹可強認為,在體育服務業內部,隨著大眾體育健身意識不斷增強,體育健身娛樂業、體育場地服務業、體育培訓業將長期快速發展和增長,是潛力巨大的領域。
體育創業潛力大仍需避開“偽需求”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到2025年,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要達到2平方米。如今這個數字是人均1.46平方米。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截至2014年初,全國共有體育場地169.46萬個,對比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國體育場地數量增加了84.45萬個。場地類型方面,全國普查到82種主要體育場地類型,而在全國新建三大球場地中,足球類場地為0.71萬個,籃球類場地達47.69萬個,排球類場地也有3.07萬個。相比之下,足球場地的數量最少。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訂場、約戰O2O項目,對足球場地的需求非常明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線城市靠近市區的場館供不應求,但較偏的地方又沒人去,因此某些城市的訂場O2O可能變成一種“偽需求”。
盡管一線城市的足球訂場O2O潛力較大,但在成都,情況并不一樣。樂奇足球成都合伙人李正杰介紹,近年來成都重新興起了“足球熱”,大小足球場地發展起來,僅2015年就新增了約20塊足球場地。“目前,成都對外經營的球場以五人制和七人制為主,一共有67個中心,共228個球場。成都的球迷熱情很高,還好場地資源也比較豐富,不過這也導致經營球場的效益不如前幾年好了。”李正杰說,從他們的運營數據來看,成都球迷在周二、周三、周四時對球場的需求量最大,但從整體來看,足球場地可以滿足成都球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