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75%的貧困縣可開展光伏扶貧
來源: 時間:2016-04-26
4月6日,記者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了解到,其聯合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出臺的《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指出,將在全國具備光伏建設條件的貧困地區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到2020年前,重點在前期開展試點的、光照條件較好的16省471縣約3.5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以整村推進的方式,保障200萬建檔立卡無勞動能力貧困戶每年每戶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許英寶的案例證明光伏扶貧是有效的。2000年以前,她所在的村子多是燒煤,2000年后,雖然安裝了電網,但用電開銷對村民來說是項高額的消費。2014年底,貴州省氣象局氣候中心和六盤水市氣象局評估太陽能資源后認為,當地適宜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2015年光伏發電工程啟動,巖腳村村民收入增加明顯,并且停止了燒煤,村子清潔了很多。
光伏發電清潔環保,技術可靠,收益穩定,既符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又符合國家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戰略。
據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中心正研級高工申彥波介紹,在評估了98個輻射站、2400多個氣象觀測站和氣象衛星觀測數據后發現,75%的貧困縣可開展光伏扶貧,其中54%的貧困縣每年可利用光伏發電資源均在1500千瓦時/平方米以上,等效滿負荷利用小時數超過1100小時,適宜開展集中式規?;夥l電;21%的貧困縣具有一定的太陽能資源開發條件,可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
在光伏資源評估基礎上,我國將進一步識別扶貧對象、摸清貧困人口具體情況、建立光伏扶貧人口信息管理系統,最終因地制宜確定光伏扶貧模式。此次出臺的意見指出,中東部土地資源缺乏的地區可以村級光伏電站為主,西部和中部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可建設適度規模集中式光伏電站。
氣象專家建議,在太陽能資源條件一般或較差的貧困縣,可采取補助方式,鼓勵發展社區民居太陽能熱利用,鼓勵企業、居民聯合發展設施農業。同時,氣象部門將根據需求,重點做好貧困縣太陽能資源的細查和分析,為光伏電站選址、設計、建設和運行等提供科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