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纖維新材料推廣提速
來源: 時間:2016-03-07
輕量化是汽車工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最新發布的汽車工業發展線路圖顯示,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家庭用車、公務用車和公交客車等領域的普及,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增至汽車市場需求總量20%左右,2030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量規模將超過千萬輛。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在近日召開的2015年“紡織之光”中國車用纖維新材料及應用重點成果推廣活動暨高性能纖維與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發展戰略研究研討會上表示,輕質高強纖維材料的應用是車輛減少燃料消耗、降低污染排放的有效途徑,以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為代表的輕量化纖維材料制造技術,已經成為汽車工業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核心內容。
實現輕量化,發展新能源汽車,碳纖維復合材料被寄予厚望。據東華大學教授余木火介紹,碳纖維復合材料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是現有制造汽車車身和底盤等主要結構件的最輕材料。目前,常州宏發縱橫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低成本輕量可工業化碳纖維經編多軸向增強材料、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公司開發的的干噴濕紡碳纖維高效低成本生產技術、吉林碳谷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低成本大絲束碳纖維技術均已經具備批量化生產的能力,這為國內汽車輕量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來自汽車行業的多位人士表示,幾乎國內所有大型汽車工業制造廠商都在積極接觸碳纖維復合材料。然而,碳纖維復合材料從開發到應用于汽車工業,需要經過單體設計、零部件制造、整車設計等多個環節,但碳纖維復合材料開發者及汽車廠商之間的合作通道并未完全打通,缺乏設計、分析和仿真所需的可靠材料和工藝數據等問題亟待解決。
不過,可喜的是,今年1月,我國首輛碳纖維新能源汽車在奧新新能源汽車公司成功下線,并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作為國內汽車輕量化產業的“探路者”,奧新公司總經理史踐有著豐富的經驗。在他看來,加快碳纖維復合材料在汽車輕量化領域的應用,需要加強車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整車結構設計、有限元分析、基礎數據庫建立以及滿足汽車大批量生產特點的工藝技術,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整車結構設計能力尤為重要。
余木火表示,國產碳纖維復合材料在汽車輕量化領域的應用,需要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例如建立高性能纖維與輕量化產業金融投資優惠政策,提高進口關稅,鼓勵終端用戶使用國產高性能及其產業鏈產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高勇同時指出,“十三五”期間,國家政策將從支持新材料發展,轉變為扶持以碳纖維、芳綸纖維為主高端材料產業發展,這為我國碳纖維復合材料在汽車輕量化領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