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發展規劃
來源: 時間:2016-05-04
雖然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因素增加,但印度經濟發展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宏觀經濟基本面良好,印度經濟預計能夠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穩定較快增長。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到2025年,印度占世界經濟總量有望達到7.1%。
印度政府在其“十二·五”計劃(2012/13財年至2016/17財年)中提出,未來5年的經濟發展目標是實現更快的、可持續的和更富包容性的增長。“十二·五”計劃期間經濟增長目標為9%,并希望實現9.5%的更高目標。印度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能源、交通、自然資源、農村發展、制造業、醫療教育、社會和地區平等、城市化、服務業和政府治理等方面。
【總體目標】(1)將經濟快速增長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放在其發展任務的首位,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供應鏈、設備維修維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提高吸納就業的能力;(2)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和不確定性加大的外部環境影響下,政府希望通過保持高投資率和高的私人儲蓄率、提高私有部門的活力、加大對研發項目和技術革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提高管理水平和社會勞動技能等措施來保持宏觀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同時有效改善經濟供給面,實現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有效抑制通脹水平。
【基礎設施】“十一·五”期間,印度包括公路、鐵路、港口、機場、電力、通訊、油氣管道和灌溉系統在內的基礎設施投資從占GDP的5.7%增長到了占GDP的8%,但基礎設施投資仍明顯不足。“十二·五”期間,印度計劃在基礎設施領域增加投資1萬億美元。另外,印度城市化速度在加快,2011年人口統計顯示城市人口比重10年間從2001年的27.8%增至2011年的31.2%, 2030年有望達到40,城市化需要政府在供水、垃圾處理、公共交通、住房等領域提供更多設施。
【公共支出】實施更多的公共部門計劃,提高相關部門預算支出,尤其是加大對醫療教育和基礎設施領域的預算支出。政府希望把對醫療教育和基礎設施項目支出占GDP的比例增加1.5個百分點。同時公共支出總預算占GDP的比例有望從2011/12財年的4.92%提高到“十二·五”期末的5.75%。
【農村及農業】印度仍有8.33億人口居住在農村地區,印度政府希望通過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實施農村發展項目來增加農村就業機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繼續實施“甘地國家就業保障法案”、“農村生機國家計劃”等,提高農村發展潛力,為農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農業方面的具體舉措包括:提高水資源管理能力和利用效率,改善灌溉系統,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加大農業技術研究和發展方面的投人,繼續推進農地產權改革,改善物流體系和市場營銷體系,為小農戶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加大對農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能源利用】通過價格杠桿和非價格手段等來引導能源消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完善2008年發布的“提高能源效率國家計劃”,實施能效認證,在工業部門和建筑行業推動節能活動。
【制造業】全面融人全球生產網絡,優先發展紡織服裝、皮革制鞋、珠寶、食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重點發展機械工具、大型電力設備、交通設備和采礦設備等資本品制造業,提高裝備制造業水平。大力發展空間技術、造船、IT硬件和電子、通訊設備、太陽能技術等新興戰略產業。重點扶持本國具有廣闊市場空間和比較優勢的產業,如汽車制造、制藥、醫療設備制造等。
改善電力、物流等基礎設施,優化和簡化商業監管環境,建立便捷的企業退出機制,完善有利于技術進步的金融和制度設計,加強工業培訓和提高工人技能,完善中小企業激勵機制,政府采購優先向本國企業傾斜,通過貿易政策對本國制造業進行扶持。大力發展“國家投資和制造園區”(NIMZs,擴大供應鏈,提供便捷的市場準人,降低物流成本。引進外資和國外技術,提高制造業技術水平,提高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