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貿項目介紹
來源: 時間:2016-01-31
德國地處歐洲中部,與法國、瑞士、奧地利、捷克和波蘭接壤,鄰接東歐和西歐,交通便利,便于貨品運輸和銷往西歐和東歐市場。無論在地理上、政治上還是經濟實力方面,德國都是歐盟大國,具有獨特的地位。德國是歐盟成員國中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2009年經濟危機爆發后,盡管歐洲經濟整體衰退,但德國經濟卻是一枝獨秀,撐起了歐洲經濟的半壁江山,并且后勁十足。2014年,德國經濟增長1.6%,2015年有望增長1 .8-2.090。
德國政治穩定,法制健全。德國的法律制度至今都是其它國家效仿的對象。在對投資者的法律保障方面,德國在世界范圍排名前四。德國人的誠信并非只是出于獨善其身的道德自律,更主要的是依賴完善的社會信用制度和管理體系。德國目前沒有專門的信用管理法,但相關的法規卻見于商法、民法、信貸法和數據保護法等法律之中,成為社會信用制度及管理
體系建立和實施的保障。總體來看,這些法律法規主要用于規范信用信息公開、保護個人隱私、規范催賬程序和信用監督。
中、德自1972年10月建交以來,兩國關系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高層領導人互訪頻繁。2004年,雙方在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框架內建立具有全球責任的伙伴關系。2010年,兩國將雙邊關系提升為戰略伙伴關系。2011年,中德建立政府磋商機制。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先后訪德,中德關系被提升為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雙方成功召開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中國與歐盟成員國、世界主要經濟體建立的首個雙邊經濟合作顧問機制——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正式開展工作。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德兩國的經貿合作已從“互補”發展到“互融”,利益交匯和合作需求不斷上升。2014年,中德貿易總額達1777.5億美元,中國是德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僅次于法國和荷蘭;德國則連續30余年保持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伙伴和全球第六大貿易伙伴地位。近年來,中德合作一直領跑中歐合作,中德貿易額占中歐貿易額的近三成,相當于
中國同英、法、意三國的貿易額總和。德國也是對華投資最大的歐盟國家,有8000家德國企業在華發展;中國企業對德國投資也日益活躍,約2000家中國企業赴德投資。令人欣喜的是,雙方經貿合作結構更加優化,汽車、航空、通訊等高附加值產品比重上升,加工設計、金融服務等領域合作明顯增強。
當前,中德經貿關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已進入深度對接和精確磨合的新階段。2015年是“中德創新合作年”。中國作為伙伴國深度參與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 CeBIT),雙方召開了首屆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標志著中德經濟合作正在從貿易、投資向金融服務等領域全面展開。德國中國商會成立以來工作正常運轉,正逐步成為各界認可的服務、交流平臺。與此同時,德國社會對中國企業投資的社會認知出現積極變化,由質疑、擔憂更加傾向于積極和支持。中國企業也不熟悉和適應當地社情民意和游戲規則,積累了一定經驗。可以說,對德開展各項經貿投資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但同時也須警惕各類風險。希望赴德投資的中國企業能夠通過本《指南》更好地了解德國,立足德國開拓歐洲市場,在國際化發展道路上取得更大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