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投資吸引力
來源: 時間:2016-05-12
上世紀90年代伊始,蒙古國實行私有化改革,經過20多年的“陣痛”,蒙古國經濟開始復蘇并呈現較快增長態勢,特別是蒙古國政府近年來實施
“礦業興國”戰略后,國民經濟在礦業開發帶動下實現快速發展。從投資環境的吸引力角度,蒙古國的競爭優勢有:礦產資源豐富、經濟增長前景良好、市場化程度較高。
蒙古國政治環境整體穩定,但受政治選舉周期和政黨輪替影響,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較差。受蒙國家大呼拉爾選舉政治因素影響,2012年6月4日蒙國家大呼拉爾通過了《戰略領域外國投資協調法》,將礦產資源、金融、媒體通訊三個領域列為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性領域,并對外國投資者,尤其是外國國有投資或含國有成分的投資者投資戰略領域設置了更嚴格投資限制。《戰略領域外國投資協調法》生效后,嚴重影響外國投資者對蒙投資信心,導致蒙古國接受外國直接投資額出現巨幅度下降,從2011年的16億美元銳減至2012年的6.3億美元,對蒙經濟增長產生了嚴重影響。迫于經濟增長壓力,2013年9月,蒙國家大呼拉爾通過新《投資法》,并廢止《戰略領域外國投資協調法》。新《投資法》對外國投資者和蒙本土投資者實行統一待遇,并簡化了企業投資注冊程序,取消了對外國私營投資者投資領域限制。新《投資法》的生效雖然對回復外國投資者信心發揮了一定積極作用,但受近年來國際市場大宗礦產品價格持續走低等外部因素,蒙古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規模2013, 2014連續兩年出現大幅下降。2014年吸收外國投資約5.08億美元。
世界經濟論壇《2014-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蒙古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44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98位。
世界銀行《2015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蒙古國在全球189個經濟體營商便利度排名中,排第72位。
【經濟增長率】2010年,在國際市場礦產品價格不斷升溫的影響下,蒙古國經濟快速復蘇,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1。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漸減弱,全球礦業走出低谷,國際市場礦產品價格在高位運行,蒙古國“礦業興國”戰略漸現成果,同時拉動了相關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2011年、2012年蒙古國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勢頭,2011年蒙經濟增速達到創紀錄的17.3%,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但是受蒙古國國內政策穩定性差、投資環境不穩定等內部因素,以及國際市場大宗款產品價格持續走低等外部因素影響,2013年以來蒙古國經濟形勢惡化,國民經濟增速明顯放緩。據蒙方統計,2013年蒙古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7%,較此前幾年增速明顯放緩。
2014年蒙古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放緩。據蒙方統計2014年蒙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8(參照2010年基期價格計算)。2014年名義GDP共計21.84萬億圖,約120.13億美元,(按照2014年美元兌蒙圖平均匯率1:1818計算),人均GDP為740.3萬圖(約4072美元)。
【產業結構】蒙古國的主要產業為礦業、農牧業、交通運輸業。2014年,農業總產值3.11萬億圖,占GDP的14.0%;工業總產值7.19萬億圖,占GDP的36.0%;服務業總產值9.57萬億圖,占GDP的49.9%
【政府債務】蒙古經濟發展帶來的資金需求缺口較大,私營經濟實力弱,國內金融市場規模較小,資金缺口只能通過政府借款和吸納外國直接投資等方式解決。2012年末和2013年初,蒙古國政府先后發行兩期成吉思汗債券用于籌集資金,其中2012年年末發行債券為期5年期,總額1訓乙美元;2013年年初發行債券為期10年,總額5億美元。此外,蒙古國政府還在2013年年發行量10年期,總額2.9億美元的武士債券。
以上債券發行導致外債水平大幅提高,債務在高位快速攀升。2012年以來,由于礦產品國際價格持續疲軟,導致蒙出口收入減少,蒙古外匯儲備規模不斷縮減,償債能力有所下降,財政赤字高企,政府本、外幣償債能力明顯下降,銀行體系流動性和資產質量風險增加,信用體系風險和經濟外部脆弱性上升。
根據2015年2月經濟學人信息部EIU發布的國別風險報告,2014年蒙古國政府外債規模達166.07億美元,其中公共外債34.11億美元,中長期外債148.76億美元,負債率為147.9%。長期債務和短期債務所占比重分別為89.6%和9.8%根據蒙方發布數據,2015年蒙國家財政收人預計達6.6萬億圖格里克,占GDP的27.6%;國家財政支出預計達7.8萬億圖格里克,占GDP的32.7%;財政赤字預計達1.2萬億圖格里克,占GDP的5.0%}
2013年以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多次對蒙古國不斷增長的債務風險做出提醒,要求蒙古國政府采取措施,控制債務規模,并提出若蒙方繼續執行擴張型宏觀經濟政策,將提高蒙古國債務風險等級。
同時,多家國際主要債務評級機構也紛紛下調對蒙古國主權債務評級。2015年4月,標普評級服務公司調整對蒙古國主權信用評級,長期評級降至g+,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
2015年6月,大公國際信用評級集團將蒙古國本、外幣主權信用等級由BB一下調至B+,評級展望穩定。根據大公國際預測,2015, 2016年各級政府負債率將由上年76.5%升至81.5%和85.0%,同期融資需求分別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0.9%和8.4,政府債務負擔沉重,償債壓力大。2014年蒙古總外債和政府外債負擔率分別升至174.5%和30.1,而國際儲備降至國內生產總值的13.7%,其對外債保障力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