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持企業出海 供應鏈金融或成“黃金搭檔”
來源:十堰晚報 時間:2025-03-18
如果說2024年《黑神話·悟空》的全球大火只是一個單一事件,那么,今年春節前后發生的幾件全球破圈層事件足以說明,中國在全球范圍的角色和影響力已經進入到質變階段。
無論是TikTok用戶大批量入駐小紅書,讓中外網友展開了一次熱烈友好的直接交流;還是春節期間DeepSeek的全球爆火,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科技創新的力量和能量;再或是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創造的一個又一個票房紀錄……它們都是中國魅力的部分呈現,從側面反映了中國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輸出都迎來了最好的風口期。
政策紅利為企業出海提供支撐底氣
更為難得的是,政府在開放的大格局之下一直高度重視企業出海,不斷出臺政策措施支持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就發布了關于開展中小企業出海服務專項行動的通知,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暢通信息渠道、提升風險防控能力,有力促進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
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僅在穩定對外貿易發展方面,提出“優化融資、結算、外匯等金融服務,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還在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方面提出“引導對外投資健康安全有序發展,強化法律、金融、物流等海外綜合服務,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布局”。
供應鏈金融或成企業出海“黃金搭檔”
在這樣的風口期,政策紅利之下,各行各業都在摩拳擦掌,而鏈接產業的供應鏈出海趨勢也在醞釀成型。
比如,中國早已是世界公認的制造大國,制造業實力雄厚,在新能源汽車、高科技、生物醫藥、能源和裝備制造等領域供應鏈優勢顯著。而這些行業也早已啟動了全球市場的發展格局。
這也意味著,鏈接產業鏈上下游、促進資金高效流轉重要橋梁的供應鏈金融可以成為企業出海的“黃金搭檔”。原因在于:
一方面,跨境業務難度和風險都不容小覷,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海外拓寬業務市場時會面臨資金短缺,融資困難、風險意識淡薄、風險管控能力薄弱等問題,隨之而來的的跨境供應鏈業務及金融需求也將不斷增加。
另一方面,供應鏈金融企業不僅可以通過數字技術的升級與應用助力中小企業解決相應問題,還可以借助其鏈接產業鏈的生態優勢為出海企業牽引增量市場機遇。
簡言之,供應鏈金融,不僅能夠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還能優化供應鏈資源配置,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
最先入局者已打開供應鏈金融出海航道
春江水暖鴨先知,最先看到風口的一定是提前入局的。
中國企業出海發展也并非始于近日。以供應鏈金融為例,有人早在六年之前就開始布局。
聯易融科技不僅在2019年6月推出跨境云,還在2020年初引入戰略投資方渣打銀行,成為中國內地首次獲得國際銀行投資的供應鏈金融科技服務平臺。此后,聯易融注重加深國內市場布局的同時,不斷加速海外市場的拓展步伐。
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聯易融新加坡分部正式揭牌,公司與渣打銀行合資成立的浩立(Olea)正式運營。2023年,聯易融國際業務團隊在香港、新加坡辦公室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建立當地團隊,進入越南和孟加拉市場。2025年,聯易融繼續拓展美國、英國、印度等國際市場。
近年來,聯易融依托海外供應鏈金融科技系統實施及運營經驗,將跨境融資場景從傳統跨境貿易、跨境電商及在線旅游平臺延伸至中國制造業出海企業供應鏈的數字化升級,在助力出海企業建設高效全面的全球供應鏈管理體系的同時,保持了自身國際業務穩定增長態勢。比如,2023年聯易融跨境云處理供應鏈資產總量已達126億元。截至2021年底,聯易融已與超過29家核心企業和39家金融機構開展跨境供應鏈金融相關合作,合作的供應商分布在27個國家和地區。
綜上可見,當下企業出海不僅有大國勢能的隱形能量加持、更有一系列政策給予后盾支撐,而供應鏈金融企業的國際化探索實踐,為企業在國際市場的乘風破浪也提供了助力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