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讓經濟引擎發出轟鳴聲”
來源: 時間:2025-03-19
參考消息網3月19日報道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3月17日報道,中國再次開始實施擴張政策,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注入強勁動力。有關部門16日公布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旨在促進民間支出,讓經濟引擎發出轟鳴聲。
報道稱,該方案將通過幫助消費者的方式拉動內需。實現這一目標的兩條途徑是增收和減負,從而幫助人們提升消費能力。這將直接影響從市場到旅游業、養老金制度和教育的方方面面。
報道稱,盡管中國正面臨種種挑戰,但現實情況是,消費是所有促進經濟發展的可能性的核心。根據最新數據,中國的零售額已基本恢復到4%的增長水平。荷蘭國際集團認為這是一種“漸進式復蘇”。
報道稱,荷蘭國際集團指出,中國是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主要原因包括需要照顧老人、為子女教育存錢以及支付醫療費用等。
因此,方案中的很多措施旨在強化教育支撐、幫助養育子女、提高醫療養老保障能力。這樣消費者將能夠動用其高額儲蓄,從而鞏固經濟。
荷蘭國際集團指出:“中國要向消費型經濟轉型,就必須創造有利的經濟環境,特別是鼓勵中等收入群體消費。而鑒于中國的快速發展,目前的消費格局仍傾向于兩端。新的方案旨在改變這種狀況,發展更可持續的消費,即‘新消費’。”
卡塔爾新聞社網站3月15日報道,卡塔爾國民銀行強調,有幾個關鍵因素可能在2025年及以后為中國創造良好的經濟增長環境。這些因素包括政府有意愿實施額外增量措施,增加民營部門投資和消費,以及對充滿活力的科技行業的投資不斷增長等,所有這些都標志著“強大的中國”重返全球經濟議程。
報道稱,幾個月前,幾乎沒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會成為2025年全球經濟議程的主要推動因素之一,關于中國“長期經濟放緩”的說法占據了市場敘事的主導地位。
但自2024年第三季度以來,民營部門情緒似乎開始出現更可持續的好轉。卡塔爾國民銀行概述了三個主要因素,它們支撐了最近幾個月圍繞中國形成的更加樂觀的看法。
首先,有關部門自2024年9月以來推出的這輪增量措施表明,決策者很清楚長期增長放緩可能帶來的風險。新的政策措施包括降準降息、擴大支出規模以及支持房地產和資本市場。前不久的全國兩會期間,有關部門宣布了額外的財政支持措施,并公布了5%左右的新增長目標。
其次,在過去幾年里,中國家庭的財務狀況相對保守,居民存款上升。如果對未來的信心進一步恢復,那么這種私人儲蓄的增長可以在中期迅速動員起來,用于更多的消費或投資。這將有助于經濟增長顯著加速。
第三,最近發布的尖端通用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展示了中國在前沿技術方面的快速進步,也凸顯了該國在推進技術路線圖方面取得的成功,即向航天等戰略行業的價值鏈上游移動。
報道稱,這也成為政府與國內主要科技企業進一步合作的催化劑。最近舉行了有眾多科技企業負責人參與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因此,隨著市場情緒有所改善,這應該會在未來幾年拉動更多投資,促進經濟進一步增長。(編譯/王萌 盧荻)
3月15日,在準格爾旗一家玻璃制造企業,智能機械臂在流水線上作業。(新華社)